加入收藏
  周4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介绍 | 专业咨询 | 系统研发 | 服务外包 | 专家团队 | 课程设置 | 培训计划 | 网上报名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相关新闻>>>云计算助推产业大发展

云计算助推产业大发展

作者:曾宇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0-08-11

    云计算泛指云计算服务、支撑云计算服务的云计算平台和相关云计算构架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

    云计算开创了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等全新IT服务模式,其中软件即服务模式提供低廉的在线软件租用服务,平台即服务模式提供快速的从技术开发到服务运营的能力,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提供低成本和可靠性高的基础设施托管服务,云计算服务模式不仅给全球信息产业创造了深远的变革机会,同时也给工业等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全球的超算中心或政府主导的云计算中心,其运作模式基本上都是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提供大部分运营支持,并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中心的基本任务,这些任务基本代表国家的需求。当前以网络游戏和搜索服务为代表的软件即服务应用占据云计算市场的主流,以工业计算等垂直细分领域为代表的产业云服务市场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伴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深化调整,工业计算等垂直细分领域的软件即服务市场将有井喷式的增长。

    未来几年,产业云服务中心在可靠的市场分析基础上,集中技术和市场资源在几个主要应用领域建立起竞争优势,并在相关比较优势领域拓展业务范围,实现软件服务化、服务内容的多样化、标准化、规模化,基于云计算平台、专家团队、大型应用设备、大规模销售团队的营销策略,通过经济效益好的应用服务补偿社会效益好的应用服务,实现产业的对接,走企业化运作模式的产业云服务中心建设之路是完全可行的。

    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计算中心,抑或是上世纪90年代的超算中心还是当下的云计算中心,其服务的本质都是提供两种服务能力,即计算服务能力和数据处理服务能力。对云计算中心来说,计算服务能力包括传统高性能计算服务能力、工业计算服务能力、工程计算服务能力;数据处理服务能力包括个人及企业数据服务、商业计算服务能力。

    当前绝大部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以提供数据处理服务能力为主,包括个人及企业数据存储备份服务、在线客户关系管理、在线资源计划系统等商业计算服务。传统的高性能计算、工业、工程计算服务从其业务模式、用户使用模式、服务特征上来说,也属于云计算服务的范畴,但目前并没有被业界纳入到云计算服务的主流范畴。云计算服务的主要客户,是对大规模计算服务能力和海量数据处理能力需求旺盛的个人及企业,这一市场正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日益庞大,并最终会分化为许多垂直细分的领域,如:工业云计算领域、生物云计算领域、政务云计算领域等等。对当前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说,集中优势资源在狭窄的云计算垂直细分领域建立起强势的核心竞争优势和知名度是一种有效和可行的选择。

发展路径以应用为先

    虽然国内云计算中心建设浪潮风起云涌,国外IT巨头也加快了其在中国的云计算产业相关布局,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成熟度、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场规模都需进一步完善。云计算归根结底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国内的云计算中心建设大多把重点放在了基础架构平台的建设上,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应用软件还较少;在服务模式上,大部分应用和商业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尤其平台即服务的服务模式,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云计算的潜力及其对产业的拉动力还没得到完全释放。

    当前,中国建成的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普遍应用水平较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几个超级计算(超算)中心都以推动应用的发展为己任,如圣地亚哥超算中心,主要为生物信息、地理信息应用研究提供支撑平台;匹茨堡超算中心主要以推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等应用为主;美国国家超算中心定位为推动工业计算的应用与发展。上述超算中心虽说规模不大,但都有一批有经验的、多学科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能够为上述应用的深度研究、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平台保障工作,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目前的超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其绝大多数服务都以计算资源按时租赁、数据存储服务为主,很少能支持某些领域的深入研究。

    应用是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云计算的成功最终决定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成功,而商业模式的成功又和应用的提升和推动密不可分。没有应用的提升,没有应用的拉动,去谈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是一句空话。当前中国正在掀起建设云计算中心的浪潮,但这些中心的建设往往很少考虑应用的问题,很少考虑其所服务的区域经济的结构特征,最终导致云计算中心建设和运营两张皮的现象。

    云计算平台到底要建多大?未必越大越好,也未必小才是最美的。在评估公共云计算平台建设规模时,要充分考虑其服务的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和区域经济的总量。建设大规模的云计算平台,一方面如果应用的规模跟不上,会造成硬件资源的闲置,作为计算平台核心部分的服务器节点,其生命周期也就是五年,国内部分云计算平台建成后并没有全部投入使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大规模云计算平台对能源的消耗也是巨大的,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云计算平台成本以及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决定了云计算服务商是目前国内云计算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云计算平台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平台可以是地方政府的云计算中心或电信及大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成长期,由于云计算平台的成本及安全可信度的制约,以政府及其下属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导运营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将是国内云计算运营商的主体,主要提供计算服务能力。伴随电信及大互联网企业对其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商业模式及用户接受度的进一步成熟,这些企业将慢慢成为云计算服务商的主体,主要提供数据处理服务能力。

    中小型企业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时往往要面临工业计算软件及平台搭建、系统模型建立和仿真、高端研发人员的培养等诸多问题,导致不能有效利用计算仿真等工业计算手段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基于软件即服务模式的云计算服务,工业用户可通过各种客户端设备的瘦客户界面(如网页浏览器、基于网页的电子邮件)使用上述工业应用软件;工业用户也可同时基于平台即服务模式采用工业云计算运营商支持的编程语言和工具编写好自己的工业应用程序,然后放到云计算平台上运行。

    在提升企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方面,工业用户可以基于软件即服务模式获得低廉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服务。基于上述服务,工业用户可进行快速有效的仿真模拟,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从而大幅缩短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周期、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企业信息化能力、大幅提升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推动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和内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当前,我们抓住云计算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云计算推动工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一条希望之路。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本网站图标及文字版权归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所有 (郑重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咨询电话:010-82866883      电子邮件:info@iforward.org.cn
如有关于本网站的问题或建议,请向 postmaster@iforward.org.cn 发邮件
版权所有(C) 2006-2010 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京ICP证06033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