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周6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介绍 | 课程设置 | 师资力量 | 成果介绍 | 信息咨询 | 培训计划 | 网上报名 | 证书查询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相关新闻>>>RFID:标准完善中迎来大市场

RFID:标准完善中迎来大市场

来源:贾磊  人民邮电报  时间:2007-9-7

  近几年来,由于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应用成本的下降以及各国政府和各大企业的大力推广,RFID的应用呈现出喜人的局面。有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开放的市场将为RFID带来巨大的商机。到2009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将猛增到100亿美元,广泛应用于门禁控制、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运动和医疗卫生等领域。

  技术及标准发展。从技术上看,RFID最本质的特性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和识别技术,有很多种技术实现方法,也有很多种应用形态。但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所采用的RFID技术主要从两个技术领域演变而来:自动识别技术和非接触型智能卡技术。以RFID技术为基础,添加不同的技术特征,就能将其扩展到工业自动控制、电子支付、短距离无线通信、传感器网络等不同领域。目前ISO、IEC、ITU、EPCglobal和泛在ID中心等世界各大标准化组织和产业联盟都从技术角度对RFID的应用领域展开了重点研究。总体来说,RFID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和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目前已经发布或者是正在制订中的标准主要与数据采集相关,主要有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空中接口、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RFID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性能和一致性测试规范以及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等。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不同标准组织的不同标准采用的无线调制方式、基带编码格式、传输协议和传输距离各有差异,不同标准的RFID电子标签和识读器无法互通,这显然对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障碍,我们还有很多困难有待克服。

  在我国,技术标准方面,依据ISO/IEC15693系列标准已经完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照ISO/IEC18000系列标准制订国家标准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今年,信产部发布了《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这对我国RFID的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问题有待解决。除了在标准领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和沟通外,RFID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隐私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与现有网络的融合问题。

  隐私问题:RFID标签这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产品存在一个与生俱来的缺点,那就是它通过不可见的无线信道进行信息交换,因此很难判断标签在什么时候向外发送信息。在有些情况下,如在通过门禁系统或付费系统时,用户的个人信息及相关信息都有可能泄漏。随着天线技术和IC技术的发展,远距离识别终会成为现实,建立一种能有效保护隐私的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安全性问题:安全性是另一个备受使用者关注的问题。比如,一些带有与用户金融信息有关的设备如果使用了RFID标签,那么与用户账户相关的信息也应该得到保护。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加密算法,用于标签对读写器实现身份认证,只对通过身份认证的读写器传送信息。但是更加安全的认证机制还有待完善。

  融合问题:RFID技术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将RFID技术融合到现有系统中。很多研发部门都希望通过RFID中间件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中间件提供的接口,将RFID系统与已有的后端系统相连。融合的RFID系统不仅能够解决一些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还能增强系统的读写能力、增加灵活性,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

  应用逐渐铺开。尽管在技术等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用户的使用热情。近几年来,在各国政府和各大企业的推动下,RFID应用在物流、交通、安全生产、零售、身份信息系统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众多城市使用的“公交卡”,很多都内置了RFID芯片,我国数以亿计的居民身份证内也被植入RFID芯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门票也将采用RFID技术进行防伪。在物流领域,以RFID为核心的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在国外RFID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更是得到了成功应用。在交通领域,我国铁路部门凭借RFID技术已经实现在全国统一调度车辆,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而在我国消防器材管理、煤炭安全管理、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医疗管理、农产品管理等方面,RFID也开始试水。一系列的应用需求与具体应用案例证明,RFID蓬勃发展的势头已不可挡。相信伴随着我国RFID规范的进一步完善,RFID的发展将迎来更美好的前景。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本网站图标及文字版权归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所有 (郑重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咨询电话:010-82866883      电子邮件:info@iforward.org.cn
如有关于本网站的问题或建议,请向 postmaster@iforward.org.cn 发邮件
版权所有(C) 2006-2007 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京ICP证06033545号